护理研究生教育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主要渠道,是发展护理专业、提升学科水平的根本途径,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护理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大众对高质量护理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1月,国务院召开第27次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只有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的现状,培养直接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进一步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水平,加速我国护理专业化进程,实现与国际护理研究生教育的接轨。<br>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起步阶段,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建设适应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及教育评价方法等,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启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将是近年来护理研究生教育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研究旨在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实际,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及课程设置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br> 研究目的:<br> 本课题在充分查阅国内外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核心能力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课程目标模式等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讨并确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依据。<br> 研究方法:<br> 运用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专家访谈、德尔菲法(Delphi 法)等研究方法,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和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研究。<br> 研究内容:<br> 研究分为三个部分。<br> 第一部分:相关理论与研究。对本研究涉及的核心能力、课程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能力本位教育、目标模式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回顾了国内外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及课程设置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及课程设置方案的构建原则。<br> 第二部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护理核心能力等相关文献的回顾及分析,初步提出核心能力构成要素;运用专家访谈法,补充和修正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形成了指标体系基本框架;采取Delphi 法进行了两轮专家问卷咨询,运用优序图法、层次分析法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指标筛选,最终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指标权值及条目内涵;并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讨论。<br> 第三部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以第二部分构建的核心能力为依据,参照国内外护理硕士课程体系,并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实际,初步拟定了课程设置的预案;运用Delphi 法进行了专家问卷咨询,确定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并对课程设置特点、具体课程实施进行了讨论。<br> 结果和结论:<br> 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构建的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由6 项维度、23 项条目组成。核心能力维度按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为:临床实践能力(0.2802)、评判性思维能力(0.2045)、专业发展能力(0.1450)、临床科研能力(0.1297)、教育能力(0.1279)、护理管理能力(0.1207)。<br> 2.构建了“平台+板块+模块”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确定了28 门课程。两个平台:即必修课平台+选修课平台;四个板块:即公共课程板块+专业基础课程板块+专业课程板块+专业拓展课程板块;五个模块:即方法课程模块+临床进展课程模块+专业发展课程模块+教育课程模块+管理课程模块。